上游學校結構化教學成果亮相中國教博會 ——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參展記
“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簡稱“教博會”)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自2015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過5屆。2023年11月18-21日,第六屆教博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本屆教博會主題是“匯聚 共享 創新——教育高質量發展”,圍繞“教育優質均衡、教育治理現代化、新課程改革、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數字化、教育質量評價”6大領域,采用品牌論壇、主題活動與工作坊等同步方式,集中展示國內外2200多項教育創新成果。
上游學校的結構化教學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成果在寧夏展廳參展。這是上游學校2016年建校以來首次入選國家教博會。
為了盡可能全面的呈現上游學校結構化教學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的成果,一方面,學校按照大會對布展的統一要求,對展示進行的準備。首先,提前將整套的《上游教育研究》第1-25期,以及“結構化教學???、階段成果??眱善诟?本和專著《基于核心素養的結構化教學研究》2本,提前速遞到了珠海。其次,11月18日一大早,我們趕到會展中心后,就迅速把有形成果擺放到學校展板下方,以方便全國各地的感興趣的觀摩者深入了解上游學校的結構化教學成果……
18日9:30,教博會隆重開幕。為了能現場聆聽兩位院士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報告,上游學校一行2人全程參與。中國科學院王光謙院士聚焦“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梳理了他自身成長過程中對勞動教育的體驗與感悟,對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進行了解讀與建構,使我們對勞動教育的內涵、作用、價值有了時代審視和深度認知。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泉水教授,基于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的創建與發展,分享了他“對創新教育本質的思考與實踐”。鄭院士的觀點“是讓孩子樣樣都是90分以上成為優秀的人?還是能包容孩子在某方面是20分但某方面能達到1000分成為杰出的人”振聾發聵!或許,這個觀點能回應錢學森之問。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需要我們經?;氐皆搭^思考,才能跳出藩籬,擺脫急功近利。
莫言先生作為北師大的教授,報告的主題是“文學教育與青年寫作”。他從自身成長到培養青年作家,闡明了理論學習對他自己、對后起之秀進階突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
博覽會開幕前,大會就發放了電子版的“會議手冊”。166頁的手冊信息量太大,品牌論壇、主題活動、工作坊同時開啟,令人倍感分身乏術,又不得不感嘆中國創新成果之巨,教育高質量發展之強勁態勢!
經過反復權衡,18日下午我們分頭學習。當我進入會議中心十字門廳B廳,聽“基礎教育評價改革與高質量發展論壇”時,發現不僅沒有空座位,就連落腳的地方都極其有限,我只好一路擠到最前面,找了個縫隙站著。開始報告后,不但沒有人離場,而且聽著聽著,前面的女老師已經從站到蹲再到坐在地毯上,不一會兒,我們前后6位女士,就都坐到了地上,整整一個下午,從14:30到17點多,一直坐在地上聽完了整場報告。同一時段,我的同伴聽的是“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蛟S隨著時間流逝,學到的報告的內容會漸漸遺忘,但飽食精神盛宴、學術大餐的體驗則難以忘記,博覽會帶給與會者的對教育創新的感悟與追求會因方向的明確而愈發清明。
19日上午,我們特意選擇了“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論壇”,一方面是教師高質量發展是教育強國的根基,是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另一方面,上游學校的王力爭校長和劉歷紅副校長都是西北師大培養的博士,而當年上學時教育學院的院長李瑾瑜教授在該論壇有專場報告,所以被我們特別選定專門學習。李院長報告的主題是“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的基本問題”。他從教師教育、教師教育體系的概念引入,對教師教育體系建設所涉及到認識層面、政策層面、師范培養等多個問題進行了追問,讓大家對教師教育中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或常見的說法有了不同以往的審視。中場休息,作為上游學校的代表,作為學生,專門向老師匯報了學校的發展,并期望母校的老師能常走進上游給予指導,同時表達了樂意為母校發展做點事的態度,比如配合完成教師教育中準教師的實習工作等任務。
2200多個創新成果,基本都是從2022年各省(區、市)獲得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的一等獎的成果中選出的代表,其中很多都獲得了國家教育教學成果獎。參展期間,上游學校在全面了解、學習省內外兄弟單位及高校研究院所成果的基礎上,從學校發展需求角度,選擇了多所初高中的創新成果,通過咨詢、溝通,深入學習,先后與陜西西安中學英語教研組,山東淄博博山區一中語文組,海南省??谑械诙袑W歷史組,黑龍江省實驗中學“整體推進高中課堂教學深度變革”等達成“定向交流、同課異構、深度研討”等合作意向。
與此同時,上游學校的結構化教學成果也吸引了眾多感興趣的學校和老師。開幕式的時候,我們的有形成果著作、???、期刊中的多期就被前來觀摩的老師自行取走。此后,或在展板前或通過電話方式咨詢,我們的成果先后被河南、海南、黑龍江、甘肅等多地的同行關注并索要上游???,據統計,我們的37份有形成果到大會閉幕的前一天,有29份已被索要或取走。
感謝北師大搭建的“匯聚 共享 創新”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不僅老朋友相聚再續前緣,而且新朋友相識共謀發展……相信,上游學校的結構化教學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定將以此為契機,堅持深化細化改革,堅持教育持續創新,讓教育創新成果在相觀而善中不斷突破,在共享共生中,攜手為區域、為國家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
文字:劉歷紅 王燕
圖片與制作:王燕 郭娟
校對:買芮 郭海燕 王曉英
初審:劉歷紅
終審:王力爭